问题1:房地产精细化的提法已经多年,数字化、科技化的提法这两年才陆续听到?
刘石磊
是的,精细化其实是泛泛的说法,因为精细化必须要通过载体才能体现出来。而数字化、科技化的载体是相对清晰的。就是:将软件+硬件融入工作中。例如:万科的科技公司;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、中梁、中南、金茂的数字化建设等。在数字化、科技化的时代,精细化就是结果。
问题2:在成本领域,数字化和科技化的方向是什么?
刘石磊
由于天然的数字特点,成本管理专业是较早实现信息化的专业之一。过去的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短板也同时早已被专业人员诟病。那就是:
(1)数据浮于表面(以项目和合同为线条);
(2)人工录入的人为偏差;
(3)数据源不明确的数据偏差;(
4)低效作业等。行业内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已经采用更有效的数字化和科技化手段,着手解决这些问题。并且非常前瞻的总结了“建标准、提效率、沉数据、用数据”这12个字的方向和路径。
问题3: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?
刘石磊
他们循序渐进的、按照事物的规律,高效而迅速的开展。第一步:建标准,建数据标准。建立“数据标准”最可参考的事件就是秦统一六国后的“统一度量衡”。这不仅是民族融合的举措,更从根本上解决了沟通效率和国家效率。
问题4:具体而言,怎么建数据标准呢?
刘石磊
其实建数据标准的路径就是:“建立标准清单”。清单是数据的载体,清单标准了,数据就标准了。其中一种形式是:行业中有的企业在不经意中完成了“标准清单”的建设----通过集中采购。集团级的集中采购实际上就建立了集团级的标准清单,区域级的也一样。另一种形式是:集团或区域专门开展标准清单的编制工作。
问题5:标准清单的编制困难吗?
刘石磊
经历了多个企业的实践,对比设计部门的标准化设计,成本部门建设标准清单的困难真是不大。并且,当成本部门催促着设计部门实施标准化设计的时候,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标准化中应尽的义务。
未完待续。